首页 资讯

智慧农场为何深受热捧?政策青睐,符合大趋势



坐在办公室里种田

已经变成现实

浙江平湖80后新农人胡丹(化名),研究生毕业之后投身农业。他放弃了父亲的传统的耕作方式,采取大规模种植、机械化作业、科学化管理的农业生产模式,实现了“坐在办公室种田”的梦想。胡丹打造的2万亩“智慧农场”可谓满满的高科、智能化,除了播种收割采用无人化农机之外,他还将2万亩农田划分为近400个田块,每一块设定一个编号,再通过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,将每一块农田都录入到智慧平台。平时,胡丹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远程管理,通过智能平台操控智能农机去种田。依靠2万亩“无人化”水稻田,胡丹每年的销售收入额破亿元。

智能插秧机自动掉头,自主高速插秧,完成插秧作业。这是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京西稻智慧农场里的场景,这片“御稻”实现了耕种管收各农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,中国科技正在为现代农业“赋能”。

6月上旬,由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政府牵头,镇属企业推动运营,我们博创联动参与建设的京西稻智慧农场正式启动。

京西稻智慧农场项目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庄镇常乐村京西稻种植区,面积405亩。通过五大项目建设内容打造农业生产新场景、推动科技农业发展,即建设覆盖水稻耕、种、管、收全过程的无人作业农机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、构建智慧农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云平台、建设京西稻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、建设智慧农场综合运营指挥中心,以数字农业、精准农业、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

已成“燎原之势”

除了北京海淀之外,浙江湖州、吉林洮南、广东增城、黑龙江佳木斯、湖北武汉等多个地区都出现了一大批“智慧农场”。

智慧农场又叫无人农场,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上。其实,无人化并不是完全无人作业,而是减少高密集的人力劳动。“目前通过一些数据化手段,还有人工智能来代替原来完全人为的劳动和人的决策。”智慧农场的出现,是农业科技加速应用与落地的结晶。

从“面朝黄土背朝天,挥汗如雨满身泥”的传统农作方式到使用机械化农机设备,再到近几年土壤CT扫描车和智能决策灌溉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参与农业劳动,农业的发展无不是科技进步的缩影,农业的质量和效率也与科技紧紧相随。

另外,随着2019年5G网络正式商用以来,全球数字化的脚步已经势不可挡。在2035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,数字技术必不可少,它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,也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。

数字农业依托人工智能、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最新的形式,能全方位深入“耕、种、管、收”各个环节,帮助农业信息交换,加强农业信息共享,使农业生产经营突破了以往的模式,加速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,更是有利于乡村振兴。

为何智慧农场如此受热捧?

政策引导是主因

近年来,国家在建设数字中国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中,把发展智慧农业作为重要内容。2018年9月,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提出要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,实施智慧农业工程”。2019年5月,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》作出“打造科技农业、智慧农业”的战略部署。2021年3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明确指出,要“加快发展智慧农业,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”。

除了政策之外,就是节本增效。以“京西稻智慧农场”为例,我们团队做了一次测算,该园区建设后将节省化肥、农药、灌溉用水30%以上,增产10%-15%,节约人工80%,并全面提升水稻产品的营养、安全和外观品质,实现增产增效、节本增效、减损增效、提质增效。扣除新增成本,预计亩均纯收入增长15%以上。

众所周知,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机械化。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,而在保障粮食安全中,农业机械化起到主力军的作用。另外,无人智慧农场还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,代表着最先进农业生产力,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。

同时,建设无人智慧农场,对提升中国农业机种短板、促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还对加快农业机械化、智能化的发展,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农业装备支撑,引领新型职业农民从“会种田”到“慧种田”转变。

所以,你看好智慧农场吗?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